《中国审计》封面专题报道:江苏省宿迁市审计局推进大运河宿迁段“活”水“焕”水工作纪实
- 发布日期:
2025-08-11 - 来源:
- 访问量:1
宿迁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京杭大运河之中,扼二京咽喉,是全国唯一拥有大运河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宿迁运河史历经泗水行运、汴泗并流、借黄行漕、避黄行运,留下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大运河于宿迁而言,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近年来,宿迁市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施大运河宿迁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等多项保护与开发项目,全力打造“迁里运河”品牌。
宿迁市审计机关主动担当,积极关注“迁里运河”开发利用和保护。2024年上半年,宿迁市审计局在江苏省审计厅统一组织下,派出审计组,全面了解全市2021至2023年大运河自然资源资产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深入揭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推动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样板”。
精准聚焦破好局
“只有研究透,才能摸得准。”宿迁市审计局坚持把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吃透政策文件精神、摸清大运河宿迁段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量身定制审计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审计。
打好大运河自然资源资产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审计这场“系统性战役”,审计力量的整合不是简单的人员叠加,而是专业优势的互补、工作流程的协同、能力素养的互促。基于这一认知,宿迁市审计局坚持“专业互补、工作互助、能力互促”的原则,组建由农业农村审计处业务骨干为主、县区审计局业务能手、外聘工程和地理信息行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为辅的“主心骨+生力军+外脑”协同作战的8人审计组,为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有准备之仗。”宿迁市审计局通过组织参加省审计厅召开的大运河自然资源资产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审前培训会,集中学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等政策文件,把握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核心要义”。同时,梳理中央、省、市三级政策,形成26项政策清单,将分散在生态环境、文旅等部门的制度文件归类整理为6大类117份制度清单,确保审计“有制度可依、有规范可循”。在资金与项目层面,宿迁市审计局下足“绣花功夫”,对接相关部门,梳理出73项资金项目清单,便于审计人员快速定位重点项目、跟踪资金流向、评估绩效成果。
为提高审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审计组集中对大运河宿迁段进行全程勘察,通过观看宣传片、沿河查看、走进遗产保护区等方式,加深对大运河宿迁段历史、现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情况的了解。同时,赴市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调研,全方位掌握了大运河宿迁段情况。最终,审计组将大运河国土空间管控、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大运河相关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等4大类15个方面确定为审计重点,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靶向施策答好题
大运河宿迁段横跨4个县区、21个乡镇,点多、线长、面广,常规的人工核查难以应对。为破解这一难题,审计组将历年遥感影像比对、多源数据叠加分析、智能工具实地验证深度融合,构建起大数据审计模式,为大运河国土空间管控情况进行“精准画像”。
入河排污口一头连着河流、一头连着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审计组首先从生态环境部门获取相关数据,梳理形成《大运河宿迁段排污口清单》,逐一标记需重点检查的排污口位置,对排污口进行全覆盖核查,并与生态环境部门共同采集水样进行专业检测,核查水质达标情况,对超标地段水质进行追踪,查找深层次原因,提出对超标排污口制订整治计划、依法取缔不符合要求的排污口等建议。
船舶码头污染防治是大运河生态保护的关键环节。为全面了解大运河生态绿色廊道建设、船舶码头污染防治情况,审计人员走访交通运输、水利等主管部门,调查了解大运河沿线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抽查沿线码头,每到一处必检查作业流程、垃圾处理、船舶污染物接收装置使用等情况,发现一些码头和船舶污染物未实现全过程闭环管理等问题。审计督促立行立改,并向交通运输、水利等部门提出了长效管理建议。
近年来,宿迁市共投入173.4亿元建成新盛街文化街区保护项目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项目。这些资金使用效益如何?审计以项目为抓手,重点关注建设项目资金的拨付与使用等情况,揭示财政资金未及时拨付、项目未按图施工、工程进度滞后等问题,促进资金拨付到位,确保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发展落到实处。
大运河宿迁段历史文化遗址众多,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得怎么样?审计人员深入现场开展审计。龙王庙行宫,历经清朝几位皇帝的修建和扩建,形成如今的风貌,其历史文化价值世界瞩目。当审计组走进行宫进行现场踏勘时,眼前的景象却与这份“瞩目”形成反差:行宫主体建筑的梁柱遭白蚁侵蚀,木质构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糟朽,院内的古碑刻因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碑文字迹被层层绿色苔藓覆盖。针对这些问题,审计组结合遗产保护的专业要求,精准提出加大碑刻类遗存保护力度、增设建筑防潮防蚁设施、建立遗产监测预警系统等审计建议。文旅部门迅速整改。
随后,审计组对仰化行宫遗址、宿预故城遗址、泗阳天后宫等40多处省以上大运河文化遗产进行踏勘,并走访10家单位、140名市民和游客,征集意见和建议16条,揭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展示不到位、大运河重点考古工作推进迟缓等问题。
凝聚合力交好卷
“审计出来的问题要交办属地和相关部门(单位)落实责任,逐项整改销号。”对全市2021至2023年大运河自然资源资产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审计结果报告,宿迁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作出明确批示。
本次审计共揭示5大类29个问题,其中立行立改类10个、分阶段整改类17个、持续整改类2个。宿迁市审计局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清单,对整改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实行问题“整改一个,销号一个”。
“要积极采取查看佐证材料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整改到位问题进行逐一核查,确保真改实改。对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要定期跟踪督促,确保问题见底清零。”宿迁市审计局加大推进审计问题整改力度,加强与纪检监察、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切实凝聚审计整改工作合力。该局与市纪委监委建立贯通协同工作清单,就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沟通交流,在完善相关取证后进行移送。与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联合出台《宿迁市审计监督与自然资源执法监督贯通协作办法》,加强在会商联络、联合调查、成果共享、技术协作、整改督促等方面的合作,有力促进大运河国土空间管控方面问题真改实改。与市生态环境局进行执法联动,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大运河沿线污染防治不到位问题下发督促整改函,推进审计发现问题立行立改。截至目前,审计发现的29个问题已整改到位22个,剩余7个正在按照整改计划持续推进。
运河湾公园波光点点,水鸟蹁跹;运河宿迁港,车来船往、一片繁忙;新盛街,青砖黛瓦,古今共赏……大运河从历史中走来,带着生态的绿意、人文的温度、航道的生机、遗产的活态,在宿迁大地上流淌出动人的诗意。宿迁市审计机关将常态关注大运河宿迁段有关项目推进和资金使用情况,以改革思维和办法,发挥审计职能优势,持续擦亮“迁里运河”品牌。(陈琴琴 顾佩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